美国的对华政策这几年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,从贸易战打到科技战,再到地缘政治上的围堵,华盛顿是使出了浑身解数。
美国一看,硬碰硬好像不太行,于是就有人抛出了个新想法:既然干不掉中国,那就干脆“复刻”一个中国出来,找两个国家扶持起来,跟中国对着干。
科技上,5G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,中国都跑在前头。国际上,“一带一路”搞得风生水起,好多国家都跟中国走得近。
2024年2月,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说了那句“要么在餐桌上,要么在菜单上”,意思很明白,美国不想被挤下去。
这时候就有专家跳出来献策:与其跟中国硬拼,不如换个思路,找两个国家捧起来,复制一个“中国模式”,让它们在经济和战略上帮美国分担压力。
印度这几年确实挺亮眼,2023年它人口超过14亿,正式超过中国,成了全球第一人口大国。劳动力多,市场潜力大,这点跟当年的中国有点像。
经济上,印度GDP2023年是3.7万亿美元,2025年预计能到4.5万亿,年增长率稳定在6%-7%左右。
科技方面,班加罗尔号称“亚洲硅谷”,IT产业发达,全球好多大公司都在那儿设研发中心。
2023年6月,莫迪访美,美国直接抛出大礼包,承诺给印度MQ-9B无人机和技术支持,还签了《美印关键技术倡议》。
地缘政治上,印度位置也好。南亚的中心,跟中国有边境争议,跟巴基斯坦也一直不对付,美国觉得拉拢印度能多一张牌。
基础设施太拉胯,2024年孟买暴雨一淹,城市就瘫了,路修了塌,电停了没辙。班加罗尔高楼是多,可停电跟家常便饭似的,程序员都得自备UPS。
社会问题更头疼,种姓制度根深蒂固,低种姓群体待遇差,2024年拉贾斯坦邦还爆发抗议,闹得挺大。贫富差距也吓人,孟买一边是豪宅,一边是贫民窟,中间就隔条街。
官僚作风也是拖后腿,新德里那帮官员效率低得离谱,突然收紧外资审查,美国一家芯片公司计划直接黄了,人家代表都打包走人了。
最关键的,印度不想当傀儡。它外交上一直讲究“自主”,外长公开说“我们不跟任何人站队”,美国想让印度完全听话,怕是没那么容易。
耐克、阿迪这些牌子都往那儿跑,2024年6月耐克在河内开新厂,美国代表都去剪彩了。
劳动力成本低,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2000-3000块人民币,比中国便宜多了。
美国对越南也挺上心,2023年9月拜登访越,签了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》协议,2024年8月还送了几艘巡逻艇过去。
首先规模不够。越南人口不到1亿,2023年GDP才4300亿美元,跟中国比差远了。
基础设施也跟不上,台风一刮,南部工厂全停,港口堵得跟停车场似的,货轮排队排到抓狂。
它跟我国关系不赖,2023年11月国家主席访华,两国还说要“友好下去”。2024年7月曼谷开国际会,越南代表直接表态“不选边”,摆明了不想卷进中美博弈。
民族主义也强,河内街头标牌上“独立自主”写得清清楚楚,美国想把它当棋子,人家不乐意。
环境问题还严重,河内空气污染爆表,工厂烟囱一个劲儿冒黑烟,市民都戴口罩上班了。
美国这计划搞了两年,效果有,但没想象中好。印度经济涨了点,GDP增长到7.5%,工厂多了,出口也上去了。
可我国一点没受影响,GDP破20万亿,科技上还甩开好几条街,国际上九游娱乐官网朋友越来越多。
[1]郭凤林,彭慧.美国对华科技遏制对全球科技合作的影响: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分析[J].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,2025,(03)
[1]周嘉懿.(2024).美国对华海外基建“规锁”政策:实施与局限(硕士学位论文,国际关系学院).硕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