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快过去了一半,这半年里,各大家品牌新发布的跑鞋也是很多,自己也是根据国内各大品牌发布的新品做了一些汇总,整理出7大国产品牌共25双慢跑鞋。
各大品牌有一直卷的碳板竞速鞋、训练鞋,缓震慢跑鞋,日常慢跑休闲鞋等等,整理后我会发现其中每个品牌的策略是有所不同的。
矩阵比较完整,有竞速、训练这些主打跑鞋外,还推出了很多200-300元左右的缓震入门跑鞋;
:在已有鞋款上推出 plus 版本,比如惊碳mix plus、远征者4.0 plus ;
一个新崛起的搅局者,凭签约热门马拉松运动员+铺天盖地的营销,给芷境1.0很大的曝光。
个人:月跑量在100-150km,晨跑居多,工作日一般是5-7km,周末会拉长距离。体重65公斤左右,BMI是正常的。
3-500元:361飞燃ET、碳速CQT、飚速2Pro(体考鞋)、超轻20、赤兔6/Pro、乔丹强风、远征者4.0 plus、柏油路霸2
必迈上半年没有推出太多新的产品,更多是在原有的产品上进行迭代,比如远征者4.0 plus 、惊碳mix plus,都是plus版本。
去年惊碳mix 大家都反馈中底反馈偏硬,很容易踩到碳板,跑快容易震脚的情况。码数也是偏大的建议小半码会好一点。
所以对于大家的反馈,惊碳mix plus 升级了些缓震,同样也是全掌碳板,透气性还蛮不错的,足够支撑和稳定性都足够。
它的定位是全马4-6个小时的碳板跑鞋,所以驾驭的配速也不需要多快,但是中底的韧弹感还是要多踩踩踩会出来,如果想追求点速度,建议选择跑半马会更适合,全马有更多的跑鞋选择。
正常楦型,如果胖脚宽脚可以大半码。定位是慢跑鞋,配色在6分左右都很不错。
首先是配色上会更多日常选择,不是那么亮色的。缓震、透气、耐磨这些方面都是很不错,但是足弓支撑会有点不足,这也不建议低足弓或大体重跑者选择它。
飞燃2.0、飞燃ET、碳速CQT这3双鞋子是一起发布的,其中飞燃ET发售价就直接369,当时也是很多人问。
361 家的顶级碳板跑鞋飞燃2.0价格是600内,也是卷死同行的存在吧。
我参加马拉松基本穿的是飞燃2.0,厦门马拉松我也是穿了它,拿来长距离训练或竞速,还是很可以的。
中底软弹脚感,特别是拿来慢跑的时候感受会更明显,跑快会发现助推力和韧弹感会提升,半马穿它pb。
飞燃ET 首发价格就是369,作为带玻纤片的训练跑鞋,这个价格是很有诱惑力。
脚感是韧弹,回弹性会更强,如果喜欢软弹感的话,ET的脚感是给不到软弹感的。配速我穿着它跑4分配速都可以,6分配速慢跑也可以驾驭。
稳定性挺好的,玻纤板更多是给到稳定性,快跑时有感觉到一点助推力,但是更多是辅助。
前掌给我一种薄底感,路感比较明显,刚上脚感觉有点硬,踩开后会好一点。更适合中后掌落地,韧弹脚感,反馈也比较舒服。
5分左右的配速跑起来挺舒服流畅的。鞋舌需要注意一下,高脚背可能会出现压脚背的感觉,不过后面新的配色是将鞋舌问题解决了。
biospeed 2 Pro是它家的体测跑鞋,也是李子成的冠军鞋,通过中田认证的产品,中田验收专家用鞋,也是服装装备类的指定供应商,通过了指定的实验室检测,适合学生训练、田径操场穿的体测训练跑鞋。
我穿着100km+,最远是跑了12km,刚开始是它跑了三组1000米测试,最快成绩是3:40。
QU!KFLAME CQT Q燃+玻纤一体成型中底发泡技术,轻弹脚感穿着它脚感很澎湃,前掌很舒服,特别是冲1000米时,自己3:40左右成绩勉强满分。
定位是体测跑鞋、速度训练鞋。更建议拿来跑速度,而不是慢跑。慢跑穿其他慢跑鞋会更舒服。
这5双都是300元内的缓震慢跑鞋,其中E韧TR、飞羽是200元内,主打性价比。
飞韧脚感是硬弹,有一种薄底鞋的感觉,韧弹脚感我是很喜欢,当配速维持在5分左右时可以持续反馈
日常10km内慢跑还是蛮OK,全新特调ENRG-X中底泡棉,泡棉硬度45+2C,硬度对比其他慢跑鞋要大一些,因此也带来韧弹脚感,前后9毫米跟差适合中后掌落地跑法。
E韧TR脚感是软弹。上脚不需要太的磨合,厚厚的中底,静态踩着也感到到明显缓震
作为一双慢跑鞋,个人觉得它还是适合6分左右的慢跑,慢跑可以有更好的缓震感,慢摇符合它的中底持续性。
不建议在塑胶跑道上跑,因为中底是软弹,塑胶跑道会感觉软上加软,还是水泥地会更适合,适合短距离。
E韧2的中底软弹,慢跑鞋范畴,慢跑脚感很舒服,鞋面包裹也不错。不建议跑速度,太快中底回调有点跟不上。最佳配速在5分后,5:30后最为适合。
我穿着它跑单次10km是可以驾驭的,最快的配速4:30 ,缓震回弹还算及格,但是想更快就跟不上了。
爆沫3超轻,脚感更像薄底鞋,韧弹偏硬居多,喜欢软弹脚感的朋友可能不会喜欢。 如果想软的话,可以试试换一个鞋垫。硬弹的脚感,反馈是很舒服的。
我第一次上脚就穿它跑20km,15km后感觉性能出现衰减。 半马不太建议,15km就基本是最长适配路程。配速看个人可快可慢。
飞鱼2SE ,是延续了去年的飞鱼系列,中底也是轻弹的EVA材料,踩着就韧弹感居多,作为一双200块左右的慢跑鞋,性价比是足够了,拿来10km内慢跑比较适合。
配速5:30外会更好,5分内感觉有点跟不上,不符合它的定位。适合日常慢跑和学生党通勤。
2月份的时候,李宁就已经开始把主打几双跑鞋都推了出来,竞速飞电3ULTRA、ELITE、训练飞电3C、赤兔6 Pro、缓震超轻20,以及缓震提升后的支撑跑鞋烈骏7.
李宁高配碳板竞速跑鞋飞电3ULTRA 从去年开始出现在国际赛场后就关注度很高,不过价格也高,2000+的价格,我是买不起。
中底是弜(jiang)科技+䨻(beng)科技+全掌异构碳板,提升回弹及助推力,竞速一把好手。
飞电3ULTRA和3 ELITE 定位都是高端碳板,就是主打高端不在乎销量。预算多的可以上。
定位:场地碳板训练鞋,训练好鞋,轻体重场地训练首选。全掌䨻-脂肪族etpu中底,回弹没得说,碳板的位置靠上且偏平,所以穿的时候可以踩透中底感受到碳板的存在,这也是大家觉得脚感偏硬的原因所在。
一句话总结,喜欢反馈快的训练跑,可以选择3C,如果想要软弹感的脚感那么不建议选择。半马随便搞,全马看个人能力,普通跑者不建议穿着跑全马。
赤兔6pro是不适合扁平足的,这个要注意一下,如果是扁平足,其实是可以看看烈骏7。
赤兔从上代开始就是定位训练、体测跑鞋,主打一个轻、弹,不过不建议大体重选择,容易踩穿哦。6代是中底加厚了,大体重15km内应该问题都还可以。
前面有提到如果是大体重、扁平足的朋友是可以看看烈骏系列的,它是支撑系跑鞋。
烈骏7中底搭载了全掌䨻科技与可接地EVA的设计组合,也就告别了告别传统双密支撑结构,才有可接地EVA+内置弹片结构。
但是我得吐槽一下,外侧大块的稳定装置,是否真的需要这样上翻?给我怪怪的感觉。
上脚后,脚背容易出现压迫不适感,调整鞋带的松紧度适应后即可。鞋子不耐脏哦,这个要有心理准备。
超轻20上手依旧是很轻,42码重量也是在200克左右,主打轻弹。但中底没有相信中那么厚的,前掌落地有明显的贴地感就是薄底的感觉。
中底上脚如果想要踩屎感基本可以劝退了。上脚感觉更多是感觉到轻,但是跑起来前掌就很容易出现踩死的情况。超轻20的码数偏大,宽脚高脚背也不建议选择,压脚背感会比较明显。
200克左右的重量,鞋子也砍掉了很多东西,牺牲了一部分的舒适感。想要好的支撑性,建议看看烈骏。
国乔今年在签约运动员上感觉是被凯尔文·基普图姆摆了一道。伦敦马拉松穿了一身的Nike,而非国乔,直接让很多人破防了。
今年大家都挺期待PB3.0,比较从1代的软弹脚感已经低门槛,让很多跑友们都对乔丹有了更多的认可。可以发现现在很多人是穿乔丹PB系列来训练和日常跑步的。
飞影PB3.0 门槛我觉得是上去了,软弹脚感是很无敌,但是我偏中后掌落地,容易出现负坡差的情况,每次跑完都我小腿肌肉都很酸。
所以后面我就闲鱼出掉了它。适合配速快点的跑友,前掌落地会很嗨。适合前掌,大步幅,乳酸阈以上配速,430以内
飞影3.0没有碳板,鞋楦偏宽的缓震训练跑鞋,且鞋面延展性一般,瘦脚配宽楦,跑步时容易出现闯动。且我身边朋友反馈鞋面压胶有凸起部分,长距离容易出现磨脚,需要注意一下。
飞影3.0 除来上面的一些小毛病外,其它方面都是很不错的,中底是巭TURBO 上脚就是舒服的软弹感,乔丹就靠这脚感喜得大家欢喜。
长距离中底衰减还是可以感受得出来,如果想跑20km以上的朋友不太建议穿它,但它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倒是很不错的。
风行12就是它家的日常跑鞋,拿来慢跑还是很不错的,要求不高的情况下,韧弹脚感日常慢跑。10km慢跑中底衰减是还不错。
巭PRO的中底,TPEE提花鞋面,重量和反馈上比较适合日常慢跑,但不建议拿来跑速度或强度,性能跟不上。
更适合前掌或全掌跑法的训练鞋,韧弹脚感,上脚有点像李宁䨻中底,上脚感还是蛮不错的。后掌落地的九游官网app朋友,可能会觉得后跟会有点不稳的感觉,不知道是不是个别情况。
配速越快鞋脚一体性更好,5分内跑起来会更很舒服,越快越舒服。而慢跑则是另外一种感觉,会稍微出现一些卡脚的感觉。
2代的脚感是比一代要好上很多,缓震不比缓震跑鞋差,中底比上代更加软弹,碳板的刚性不会很强,这也让适用人群更广。
配速区间还是蛮宽,四分配的推进感明显,6分配也不会晃。除了重了点。应该是个不错的训练鞋。
马赫2.0去年是很火训练跑鞋,除了耐磨性一直被诟病外,其他倒没有太多问题。3代耐磨性也是没有太多的升级。
3代的鞋面透气性和包裹性和上代一样都很不错,前后坡差做了降低调整,调整为6MM,这样调整是更适合前掌跑法。后掌跑法可能会出现前后掌不太一致的情况。
韧弹脚感,大体重跑者不建议选择,前掌容易踩穿。 听说马赫3.0Pro 版本会优化上面的问题,可以试试Pro。
这是一双薄九游官网app底跑鞋,韧弹脚感,而非软弹,喜欢软弹感的朋友建议上脚试过后再入手。
薄底、低坡差,是挺适合日常通勤的。2代偏慢跑,中底体验下来没啥反馈,是不怎么弹,从这个角度其实各个方面都是还不错的,毕竟没有缺点就是最大的优点。
后跟搭载着TPU稳定设计,稳定性还是不错,不过大体重也是适合短距离,足弓支撑一般般。
鸿星尔克今年发力了,曝光度还是很不错的,马拉松跑道上也有不少人穿它的跑鞋。
它家的第一双成系统的碳板竞速跑鞋。它家的代言人--李芷萱也是马拉松跑道上热度的女运动员。
芷境1.0 很火,颜值挺高,驾驭门槛会更大众一些,软弹脚感,长距离回弹性能也没出现太大的衰减。